Day 6 5/11 禧年會堂、慕夏美術館、火藥塔、市民會館
大清早抵達布拉格,氣溫比布達佩斯涼爽許多。由於投宿的日租公寓還不能立即check in,我們把行李丟在火車站,先去了鄰近的禧年會堂(Jeruzalémská synagoga)、捷克郵政總局和慕夏美術館。
行前在選擇布拉格景點時,比較少在網路文章內看到這間猶太會堂,單純是在google map上標示地點時,無意間點到這個在火車站附近的景點,一看到照片就引起我們的興趣。
此行已經安排很多教堂,但這間猶太會堂的風格迥然不同,十分繽紛多彩,造型也不是高聳的歌德式風格,反而讓人聯想到中東或回教清真寺。不少猶太會堂的設計都融入東方元素,特別是回教建築的特色,同樣位於歐洲的西班牙摩爾人建築是最主要的參考對象。
由於不是主流景點,原本沒預期在這裡停留太久,但因為會堂內外部的裝飾細節很多,不知不覺放慢腳步用力欣賞,停留得比預期久,照片也一堆,只可惜會堂所在的街道較窄,沒辦法拍到完整的正面全貌。令人驚嘆的內外觀之所以可以撐過二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是因為當時這裡成為倉庫,儲藏自猶太人處沒收的物品。
心滿意足離開禧年會堂,照著google map提供的路線(哎呀此行真是太依賴google map了,找路線、機動使用大眾交通工具都非常便利),路過當地人推薦,據說是有電梯、遊客少版本的火藥塔──亨利塔,一下子就走到郵政總局。
比起北門郵局無比顯眼的正面,捷克郵政總局的外觀不特別起眼,也是使用號角作為標誌。後來查了資料,發現歐洲還蠻多國家的郵局都使用號角做標誌,因為古代的郵差都隨身帶著號角,用來叫人領掛號(喂)。
走進裡面的大廳,才顯示出總局的氣派,天花板使用玻璃,照得大廳一片明亮,牆壁上滿滿都是繁複的壁畫,壁畫內容有一些是郵務主題,譬如拿著信件的天使、古代的郵差之類的,十分有趣(大心)。不過大廳裡面其實是不能拍照的,才拍了一張,就有員工杯杯過來制止,不知道如果掏出一張員工識別證,他會不會讓我繼續拍(毆)。
郵政總局離慕夏美術館(Muchovo muzeum)很近,走幾步路就到,這也是剛開始計畫行程時,很早就直接列入必去的博物館之一。阿爾馮斯‧慕夏(Alfons Mucha)是個人非常喜歡的藝術家,發現並開始喜歡上他應該是在大學時期,自第一眼看見他的畫作時就立即被吸引,那些寫實柔和的人物及裝飾繁多、具有設計感的畫面,戲劇性或故事性十足,不像其他現代藝術創作一樣艱澀,容易欣賞,或許因為都是商業用的插圖或海報的緣故吧?非常好入門(?)
美術館內展出的不只是慕夏的原畫和草稿,還有慕夏生活、工作及其他類型創作的介紹,他不只繪畫,也會雕塑,更會設計珠寶,而他的繪畫除了常見的藝術四聯畫、花系列、在巴黎的海報,捷克民族主題及斯拉夫史詩系列的圖是我首次看見的創作,另外還有聖維特教堂的彩繪玻璃設計稿(隔天就在教堂內看到真跡實品)、裝飾畫素材資料集,非常值得。美術館內不能拍照,就放幾張官網的圖片(以下幾張都是),給大家參考囉 🙂
博物館的畫作裡面,最撼動我的是〈西伯利亞的冬夜〉,幽微的星光、山丘後野狼的暗影以及在荒地上接受命運的婦人,看到的時候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當時心神都被畫的氣氛吸引,難以言喻的感受,不管這位婦人為何出現在荒原上、野狼從何而來,所有的故事都靜止在那一瞬間,連聲音都消失了,畫面和所有可能性就停滯在那個時刻,讓人不禁屏息。
可惜斯拉夫史詩系列的畫作不在這間展覽館,無緣一見,哪天有機會再到捷克,要盡量找機會瞧瞧真跡,這次只能買幾張明信片過過乾癮。
美術館官網的內容十分豐富,也有中文,推薦有興趣的人看看 》由此去
離開慕夏美術館之後,我們走去老城廣場(Old Town Square),那邊有一拖拉庫的重要景點和遊客,不愧是指標性的觀光景點……不過很遺憾,老市政廳和布拉格天文鐘正在維修(扼腕),我們去的這段時間連外牆都會包覆起來啥都沒得看,只能留待下次到布拉格再參觀囉。雖說如此,還是有遊客對著印有天文鐘圖案的圍籬合照個不停(汗)。
在老城廣場這邊,個人最有興趣的是泰恩教堂(Chrám Matky Boží před Týnem),這座教堂有極為張揚高調(?)的火焰型雙塔樓,還黑色的,老實說那造型熊熊看到還有點邪惡,像什麼反派城堡才有的風格……它不像很多教堂一樣占據一方(?),反而四周被民房圍住,出入口還要穿過一間音樂會售票店(還一片牆與泰恩教堂共用,是有什麼苦衷要這麼擠,又不是中永和(躺著中槍)),以這麼大尺寸的教堂來說,讓人頗困惑。
另外一邊的聖尼古拉教堂(Chrám svatého Mikuláše)呢,也是間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教堂,還水晶吊燈呢,依某人回家後的鍵盤考古,聖尼古拉教堂始建於13世紀,當時還是低調的哥德式(我對低調兩字表示懷疑XD),18世紀改建成巴洛克風格,也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妙的是這間教堂的形制不太”正”,門口和塔樓的位置不太一般,我們猜是當時建造的時候附近已經有其他建築,只剩畸零地可以蓋,才會變成這樣子啦……(裝修看房魂發作)
聖尼古拉教堂
看著這些金光閃閃的內裝, 我都沒辦法有什麼崇敬的感受
|
被四周的建築物圍繞起來的泰恩教堂 |
從老城廣場沿著采萊特納街(Celetná)往西走,我們路過某個捷克有機保養品牌,叫菠丹尼(Botanicus)。行前找資料時看到好幾個人會特別安排去這間店買保養品,什麼死海泥洗臉皂、玫瑰保濕露之類的,據說跟在臺灣買價差很大。我是個只會用MUJI三合一保養膠(是不是這名字我不太確定)的懶人,安排這個點主要是怕歐洲太乾燥,MUJI不夠力,有需要可以在這緊急採買。但實際在中歐這幾天倒也還好,MUJI化妝水加原本的三合一就能應付,但出於好奇,還是過去這間保養品店開開眼界。結果,這間店滿滿都是亞裔在掃貨,以臺灣人為大宗,甚至還請了兩三個臺裔的店員(從口音聽出來的),在附近另外一間店則是強國大媽在店裡橫掃、大叔在外面苦等,沒看見幾個白人。──嗯……這牌子保養品好不好用我是不曉得啦,見識到某種觀光奇景倒是真的,就跟一堆人去東京藥妝店買日製藥品一樣,當地人都不知道為啥要買成這樣。
旁邊的捷克國營鉛筆店Koh-i-noor Pencils還比較吸引我們,但一走進去發現又是強國遊客在裡面橫掃色鉛筆和刺蝟筆插,我們就後退離開了……不過刺蝟筆插真的很可愛,有大有小還有棕色和粉紅色的不同版本 XD 隔天我們在市民會館附近沒什麼遊客的店裡買了削鉛筆機和橡皮擦ww
采萊特納街再過去一段路就是火藥塔(Prašná brána)和市民會館(Obecní dům)。火藥塔我們外面看看而已沒特別進去,市民會館則是扎扎實實跟了一場收穫頗豐的導覽。
19世紀最後幾年,布拉格市政府將這塊土地買下來,希望能興建一棟屬於捷克人民的活動中心,與市區內奧地利統治者所用的音樂廳(就是後天晚上要去聽大提琴決賽的魯道夫廳)和咖啡館一別苗頭,裝飾不說,建築機能設計也是當時最新的,中央空調、電梯當然不能少。市民會館的興建是當時捷克民族盛事,所有當代傑出藝術家幾乎都有參與,包含慕夏。
傳統上這裡是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其中一個開幕或閉幕音樂會的場地,今年是在此舉行開幕音樂會,我們沒買到門票,但跟著導覽,就坐在史麥塔納廳一樓前排,平常想買也沒錢買的位置上聽導覽人員介紹 XD
相較於熱愛古典音樂的某人,我是不熟這些音樂家啦,但是史麥塔納的〈莫爾島河〉和德佛札克的〈新世紀交響曲〉組曲是高中音樂課考過的題目,那個主旋律倒是印象深刻……順便抱怨一下,高中音樂課考試的方式,是在學期初公布要考的曲目名稱,要學生自己找CD來聽(當年我是跟好友借來拷貝成錄音帶),期末考的時候節錄某些段落放給大家聽,考是哪一首曲子這樣。我聽了整個學期還是認不出來哪首是哪首,認得出來大家耳熟能詳的段落老師當然不會選……=___= (沒人性><)
不過〈莫爾島河〉和〈新世紀交響曲〉第二樂章是真的蠻好聽的。補充一下,莫爾島河是德文,跟流經布拉格,捷克文發音的伏爾塔瓦河是同一條喲,找個youtobe的影片給大家參考,在2014年布拉格之春開幕夜,由捷克愛樂演奏的〈莫爾島河〉。(每年開幕其實都會演奏史麥塔納〈我的祖國〉組曲,〈莫爾島河〉是其中一個章節)
市民會館在當代的用途很多,不只有音樂廳、舞廳,也是許多重要歷史政治事件發生的地點,有好幾個會議廳,以及附設的休息室、休息廳,地下一樓還有百年的餐廳和美式酒吧,類似多功能活動中心。但為何酒吧是美式的呢?是為了與統治者奧地利人的品味──充滿菁英階級意識的法式沙龍──相抗衡,市民會館的設計者選擇了象徵民主平等的美國風格,表達對國家的期待。
市民會館內導覽介紹的廳堂很多,要特別提出來介紹的是Mayor’s Hall ,這間小廳是市民會館正門上方的圓形房間,做為市長沙龍之用,房間外的陽台是1918年宣布捷克斯洛伐克獨立的地點(是捷克斯洛伐克,後來才又分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歷史事件,而是裡頭天頂、帆拱、牆壁的壁畫、裝飾陳設和織品家具都是慕夏繪製或設計的(心)。
在繪畫部分,整個系列名稱是The Slavic Concord,創作時間、風格和主題都接近「斯拉夫史詩」,八個帆拱的主題描繪斯拉夫民族的八大美德,分別以一個捷克歷史人物代表,天頂的展翅大鷹象徵全體斯拉夫民族,下方環繞著俄羅斯、波蘭、捷克斯拉夫、南斯拉夫各民族(好一個民族愛滿溢的藝術家……)。整間市民會館的細節和故事很多,某人回家後鍵盤考古了很久,都標示在相本裡,就麻煩有興趣的人移駕過去一一檢視啦,尤其慕夏的部分,我拍得很多,某人也補充得很詳細(=快死掉)w
在捷克的第一個晚上,我們在日租公寓附近找了一家當地人推薦的小餐館Maso a kobliha吃晚飯。店老闆是來捷克開餐廳的英國人,家族是屠夫出身(本人也頗有屠夫樣…),肉品刻意使用捷克當地豬種,復興傳統食材這樣,店裡除了賣餐,也賣肉,是肉舖直營餐廳。不過因為老闆是英國人,菜色出現了蘇格蘭蛋,我們也立即點來吃啦 XD 這間店的店名Maso a kobliha(一種長得跟mister donut巧貝差不多的玩意)直譯就是「肉和甜甜圈」,可惜我們當天沒有胃塞甜點 >”<
Day 7 5/12 巨型節拍器、查理大橋、斯特拉霍夫圖書館、聖維特教堂、Kampa Park
雖說在捷克第二天的第一個景點是巨型節拍器,但其實那天一早我們還做了一些瑣事,譬如9點衝去市民會館前的商場 Palladium,買音樂會要穿的鞋(很推薦在歐洲買鞋,平價又好看,臺灣同樣7~800元的鞋子長相大部分都很殘念)、10點回市民會館的shop買斯拉夫史詩的明信片(前一天聽完導覽剛好閉店,來不及買到 Orz),然後才開始這天的行程。事後回顧我們都覺得怎麼能夠這樣塞行程,雖說是出於突發狀況或意外調整啦,但能夠這樣機動調整還不至於影響當天的原訂行程,這種事還是記錄下來,可以日後回顧嚇自己(咦)……
巨型節拍器位於布拉格北邊一處大公園(Letná Park),是某人在布拉格觀光局網站找到的散步地圖內推薦的城堡區路線起點,登高可以眺望布拉格市區,可惜當天能見度不佳,看過去灰濛濛的。節拍器在公園最頂部,但只能看到背面,想欣賞正面的話,必須下到較下方的階梯上。
巨型節拍器原來的位置是個全世界最大的史達林雕像,1955年矗立,1962年就因為蘇聯內部清算史達林而被撤下,花了800公斤的炸藥才移除這個巨像。
1991年設立這個巨型節拍器,提醒捷克人民被共黨統治的時間。(是說真不愧是布拉格嗎?政治紀念物居然是古典音樂練習必用的節拍器)
在巨型節拍器邊配著灰灰的市景吃完點心,我們搭公車移動到查理大橋頭的老城橋塔,從這裡開始城堡區之旅。
查理大橋號稱布拉格的地標,遊客人數也不是蓋的,這天又是週末,整條橋呈現爆滿狀態,不管是橋邊的雕像或是擺攤的文創商品都很難一一細看,只好自暴自棄拍個遊客爆滿照就罷,不過在橋頭有學生街頭藝人組成弦樂四重奏加鼓,演奏一些流行歌,算是稍微安撫了某人(一直沒碰到厲害的街頭藝人,覺得不科學之類的)。
過到小城橋塔這一側,離城堡區就不遠了,我們沒有直接往城堡區前進,而是先繞去閉館時間比較早的斯特拉霍夫修道院(Strahovský klášter)。這間修道院附屬的圖書館聲名遠播,要進去參觀得排隊,門票還分兩種,拍照要另外買,不過值回票價。
圖書館是在西元12世紀跟著修道院一起落成,數個世紀以來多次受到戰事破壞,大量書籍文物流失,一直到共黨倒台後,才逐漸回收這些藏書,兩間Hall裡面擺著書籍,Theological Hall裡的地球儀是其中較為珍貴的文物,兩間Hall外面的廳廊則擺滿展示的書櫃及古籍。基於幫人取材(夜奈ww)的理由,這邊我拍了不少,各種古籍的裝禎、內頁版面、插圖、文字樣式,還有書籍的銅釦、書角以及傢俱細節,就給小朋友參考啦。另外付錢買拍攝的權利,也是要好好把握……
離開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後,我們沿著散步地圖推薦的小徑稍微繞了一下路前往布拉格城堡,抵達城堡廣場時,只見爆炸滿溢的遊客……本想說是指標性的景點才這樣,結果要購買城堡套票的時候,才赫然發現──當天城堡的參觀全部免費!到底發生什麼事不用收費!? 搞半天也不確定是5/12還是布拉格之春開幕還是什麼特殊節慶,總之除了城堡門口有駐捷使節團美食文化節活動(大吃特吃園遊會之類的攤位),布拉格城堡各區、聖維特主教座堂、聖喬治教堂、黃金巷等等全部不收錢,但是這種天大好康的訊息怎麼網路上沒什麼資訊咧!?
也可能是因為這樣,又適逢周末,遊客才會多到不行,城堡內也有銅管音樂節的相關演出,聖維特教堂的參觀人潮更是多到排隊隊伍幾乎繞教堂半圈,真不知道該說幸還是不幸被我們撞到這天。(某人:可惡早知道這天免費,9點就衝過來了,有地方整個沒時間看)
我們從馬提亞斯門這一側進入城堡,經過安檢(檢查背包內部而已)後,就直接去排了聖維特教堂的參觀,人很多排隊隊伍很長,但是聖維特教堂的外觀也有好多地方可以欣賞,那些排水孔、小門、尖塔及拱門的裝飾繁複精緻,除了曬一點,邊看邊移動倒也不覺得排很久。
一進入教堂,壯觀的屋頂就在眼前 照片後方部分是14世紀時建造的 |
從教堂中間的十字交叉甬道往入口看 這一側都是19世紀蓋的 |
聖維特教堂十分宏大,是捷克總主教駐紮的主教座堂,教堂內也是一些大主教們、皇室、將軍的安息之處,在宗教上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因此會有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在此w 燈~燈~ 慕夏的玻璃彩繪就在這裡囉,主題自然是宗教意味十足的傳教士故事。
一些哥德式的重量級大教堂往往都蓋很久(資源不足、建築師死掉還是碰到戰爭之類的緣故),譬如到現在還沒完工的聖家堂,聖維特則是蓋了超過500年,以教堂中間的十字甬道為分界,後方是14世紀蓋的,靠教堂入口這一側則是19世紀。因為分段建築的關係,這些教堂在建築風格上往往會新舊並陳或是歷經翻修又復原(如布達佩斯的馬提亞斯教堂),而華麗繁複的裝飾、屋頂往往都需要長久維護,如果有收門票的觀光收入可能還好,去過好幾棟不收門票的教堂,都會看到捐款箱寫著請協助修復屋頂之類的文案。
慕夏的彩繪玻璃! 位在二十世紀的布拉格大主教們的安息之處。 彩繪玻璃的主題是「受神眷顧的斯拉夫民族」, 將天主教傳播給斯拉夫民族的傳教士Saints Cyril and Methodius兩兄弟的故事。 |
聖維特教堂的屋頂和窗戶都很高,有些雕像剛巧落在長窗射入的光線下,形成半明半暗的聖徒雕像以及背後幽暗的迴廊,看著那樣的景象,似乎可以感受到某種靜看世俗喧囂的超然氛圍在湧動,在我們這的大廟也有類似的感受。
在教堂後方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大銀棺,裡頭葬的聖人是一位14世紀末的大主教St. John of Nepomuk,傳說他因為拒絕向國王透漏王后的告解內容而被丟進河裡,事實是政治立場和國王相左,被折磨致死後丟進河裡,結果屍體在一年後奇蹟式的被發現,之後輾轉葬在聖維特教堂,成為保密及教會獨立於王權的象徵人物。
在1719年人們在他的棺木裡發現一塊鮮紅色沒有腐壞的遺骸,認定是他的舌頭,因而造成轟動,更添其保密聖人的地位,教廷不久後就將他封聖,並建造另一座教堂保存他的「舌頭」,位在聖維特教堂裡的聖人墓也整個升級。銀棺約耗費了兩噸重的白銀製作,由哈布斯堡王朝御用建築師設計,所有參與工匠都是一時之選,此棺是充分展現哈布斯堡王朝巴洛克風格的傑作,非常華麗。
順帶一提,1970年代研究發現聖人的「舌頭」其實是腦部創傷的血腫塊,所以這位聖人應該是被整到腦出血掛掉的吧……
光線真是雕像的好朋友 | St. John of Nepomuk的大銀棺 |
聖維特的內部的玻璃彩繪、禮拜堂、神龕和雕塑都大有來頭,有興趣的人歡迎移駕到相本看某人嘔心瀝血鍵盤考古的成果,接下來就到南塔鐘樓看看自然風景吧 XD
南塔鐘樓 | 樓梯的入口,照片旁邊的肚子是工作人員(毆) |
南塔的排隊人潮不像教堂內部這麼長,一邊廣場上還有銅管音樂節的演出,拍拍聽聽地,一下子就輪到我們開始上南塔了。要上到塔頂,只能用爬的 一3一 但是96.5公尺的塔,爬到塔頂的時候都快死掉了,爬得我生理期都提前了(喂) Orz 又悶又窄又長,無止盡的287階迴旋階梯真可怕,還得在爬的時候跟下塔的人會車(?),樓梯窄到只能側身,如果是夏天,一定更可怕──又悶又窄又長,無止盡的287階汗臭難以呼吸迴旋階梯(喂)
還好塔頂風大,有四面八方的view可以看。
離開鐘樓的時候一樣得爬下那座迴旋梯,以個人來說下塔比上塔痛苦,低著頭走迴旋梯,都快暈車了 @@
終於知道在我們排隊時,下塔的人為什麼都會面帶微笑了,終於爬到一樓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要我也會欣慰地笑啊 囧rz!!
整個城堡區可以參觀的地方很多,接下來還去了舊皇宮、聖喬治教堂和黃金巷。聖喬治教堂是布拉格城堡內最古老的教堂,始建於920年,內部的風格就和聖維特教堂差蠻多,沒有華麗的高窗和裝飾,而是樸實厚重的石砌風格,這裡也是布拉格之春相關音樂會的場地之一。最後一個景點是黃金巷,這個小景點因為有卡夫卡住過的房子而吸引不少遊客,當天更是爆滿,整條巷子都是人,完全無法靜心參觀,值得看的東西也不如其他區域,早知道就不去了,多留點時間給其他博物館……
當天是布拉格之春的開幕日,開幕夜的音樂會在小城區的Kampa Park有現場轉播,我們剛到的時候正好演奏到〈莫爾島河〉XD 當地也蠻多人在轉播現場席地而坐,參與這場音樂盛事,帶著狗狗一起來聽音樂會的人很多。坐在草地上聽戶外轉播也是不錯的體驗,不少人一邊喝啤酒一邊聽,公園邊的啤酒攤生意無敵好,啤酒機沒停過,真不愧是人均飲酒量全球最高的國家ww
才寫了兩天就超過9000字,還是分兩篇好了 冏rz
其他照片請參考相簿
201805奧匈捷 (3) Prague 1
201805奧匈捷 (4) Pragu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