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8.25 蘭州 → 天水 → 伏羲廟 → 麥積山石窟】
第九天是在甘肅省的最後一天,行程要從蘭州前往甘肅的東大門──天水,也就是準備離開河西走廊,往黃土高原前進囉,同樣也是長達四個小時多的車程。隨著車子一路向東,土地景貌的改變相當明顯,路旁農耕栽種的作物越來越密集,仔細看是以玉米為大宗,再來是青稞和土豆(即馬鈴薯),而耕作的田地也出現梯田,被切削開的山坡都是黃土的顏色,偶爾還見得著幾個人工鑿出來的洞。
八點離開蘭州,中午12點半才抵達天水,全程都是名為連霍公路的高速公路,不過由於換了一台比較小的巴士,座椅也沒那麼舒服(應該說前一台太好),坐到屁股都痠了(汗)。連霍公路從江蘇的連雲港一直延伸到新疆的霍爾果斯,全長有4000多公里,我們從新疆往東走,幾乎都在這條高速公路上,而今天的行程,我們穿過了烏鞘嶺。
真是懷念,在地理課本上非常重要的一道山脈,接近天水時,導遊(啊,補充說明,這天我們又換導遊了,第四位導遊也是個妹子,姓非常特殊,姓堅 XD)稍微介紹了下天水的歷史及地理環境,又說了一個地理課本上多次強調的重要山脈──秦嶺。天水這地方氣溫非常舒適,降雨量適中,物產豐富且風景也不差,有小江南的稱呼。而天水除了姜維以外,也是春秋戰國秦的發祥地,比較有名的景區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的伏羲廟及麥積山石窟。
天水另有羲皇故里之稱,傳說是伏羲氏出生的地方(查網路資料,其實軒轅氏也是在天水一帶出生的),以前都說中華文化有5000年之久,而導遊說在本地附近的大地灣已經發掘出8000多前年人類活動的遺跡,中華文化可以再往前推3000年了。
在中國的神話中,伏羲和女媧是兄妹,經歷過一段中國版諾亞方舟的災難後,兩人結為夫妻,由此繁衍了炎黃子孫。伏羲創造先天八卦,是中國古文字的開端,比商代的甲骨文還早上許多,也結繩為網,教導人民漁獵,在伏羲廟最前方的廣場,地面及石柱即充滿了跟伏羲相關的各種圖案,如太極、八卦以及龍,還種了95棵柏樹,象徵九五之尊。
現存的伏羲廟是明朝所建,距今六百多年歷史,但實際上這並非伏羲廟的原址,原址是在掛台山上。但是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誕辰要大肆慶祝時,這時節容易下雨,不容易前往掛台山祭祀,於是在明朝時將伏羲廟遷至現在的位置,每年都會舉辦祭典儀式,是連政府高層都會出席的盛大祭典。而因為伏羲廟是遷過廟址的,現在廟址中本有很多上了年紀(?)的柏樹,便造成廟中的樹比廟本身年齡還長的現象,甚至裡頭還有棵樹幹已中空但仍存活的千年槐樹。
廟中的柏樹據傳是明代所植,總共64株,但如今只剩下37株,除了因雷擊而枯死外,另有因人為因素而死去的樹,這是由於當地一直保留的習俗。
這個習俗是這樣的:每一年除夕,天水的人會將古柏底下掃得乾乾淨淨,隔天觀察哪一棵樹底下落了最多的樹葉,那一株就是當年度庇佑眾人的神樹;而老百姓會剪些紅色的小紙人貼在神樹上,在自己曾經不舒服的部位上以香或艾草燒炙個洞,久而久之,一些樹就因為樹皮受損而枯了。
在先天殿外有一株被雷劈成兩半,一半倒在先天殿頂,一株橫著歪開的柏樹。
當時人們為了如何處理倒在殿頂的樹產生爭議,有人認為樹壓在殿頂,要是壓壞了就是對伏羲不敬,應該移除,而又有人認為樹倒在殿頂是伏羲的旨意,應該維持原樣,兩派意見到最後的折衷方式是大夥籌錢立一根柱子撐起那半棵樹,時至今日,倒在殿頂的樹還活得好好的,另外一株歪開的樹就枯死了。
先天殿內有伏羲的塑像,書上都說伏羲是人首蛇身,伏羲廟的伏羲塑像卻是身穿樹葉裝的原始人模樣(差在人家手裡拿著八卦,很有學問)。導遊說,樹葉這樣疊疊排排,不也像是蛇鱗嗎?想想其實還蠻可能的,伏羲的象徵是龍或蛇,遠古時各部落都會崇尚圖騰,伏羲的部族該是崇拜蛇的吧,而他會被傳為人首蛇身,應該與這有些關係。
殿內除了伏羲塑像,也擺放了一組石磨盤和一尊龍馬像。傳說中伏羲和女媧為決定要不要共結連理而從南山、北山分別推下石磨盤,如石磨盤最後能分毫不差地合在一起,那麼他們就結為夫妻,而結局我們就不用多說,神話都會有好結局的(?)。
石磨盤上方刻了河圖這個無字天書以及先天八卦,殿頂的藻井則是無字天書及後天六十四卦的圖案。龍馬像本身不是原物,文物價值不高,但導遊在解釋龍馬時,有個說法挺有趣的,龍馬是馬身龍鱗,鳥翅牛蹄魚尾,遠古部落皆崇拜動物圖騰,而伏羲在攻併各部族後將該部族崇拜的圖騰融入自己的象徵中,產生了龍馬這樣綜合形象的象徵,聽來似乎蠻有一回事的 XD
太極殿殿前的木雕龍鳳紋,圖案都具S型,有太極的含意,而四角的蝙蝠則有四季來福的意涵。而鳳雕比較特殊的是那頭鳳凰有龜背及鶴爪,導遊說那是慈禧太后在世時,為了祈求自己長命百歲而修繕的,是不是慈禧太后下旨或有人要拍馬屁而修繕不得而知,但至少確定清朝時修過這裡……太極殿內同樣有伏羲塑像,尺寸比較小,神龕頂也有龍鳳雕塑,但奇的是鳳在龍之上,導遊說這大概也跟慈禧太后有關。嗯,聽聽就好。
離開伏羲廟後我們花了一個小時車程到麥積山去,準備參觀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其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皆不斷開鑿重修,在這座沉積岩構成,狀如麥垛的山峰上開了成千上百個石窟並塑造佛像,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與龍門石窟、雲岡石窟、莫高窟等齊名。莫高窟以壁畫見長,麥積山石窟則以佛像雕塑為主,因自後秦開始到明清都不斷開鑿重修,時間跨度大,也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初看到這座山,先是驚豔於山體的紅色,再來是環著山一截截升高的棧道。原先的棧道是木製,在文化大革命時,虔誠的當地居民擔心石窟遭到紅衛兵破壞,放火燒了棧道,使石窟佛像得以保留,現在的鋼構棧道則是1982年時修建的。麥積山石窟跟禁止攝影的莫高窟不一樣,這裡的窟大多數是設了小門鎖上,禁止遊客直接觸及塑像,但門上都開了鐵絲網窗讓遊客可以觀看裡頭的塑像,感覺上文物保護的工作做得不好。
這裡的塑像最大的特點是世俗化,佛和菩薩像的穿著都裝飾得比較華麗,甚至還有手環、耳環、項鍊等飾品,甚至袈裟上都有浮起的花紋,相當時尚,表情及姿勢也都親切生動,還有微笑到露出牙齒和穿低胸裝的菩薩 XD
麥積山是鬆散的沉積岩,為了穩固山體,文物保護單位在這座山峰的外表噴蓋了一層處理過的混凝土,雖說是為了保護文物,但聽了總是囧……該不會就是因為這樣,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才會沒通過吧?文物價值其實蠻高的啊,比嘉裕關還有看頭呢。
晚餐是在麥積山腳下一間餐廳吃飯,正要走進去的時候,突然發現旁邊一隻長毛橘貓!牠好專心在舔舔,我靠過去裝喵叫一直拍,牠起先是小小哈了幾下,後來也跟著我喵,拍完後我進餐廳準備吃飯,沒想到牠居然跟了過來,結果被同團的歐巴桑趕走了 =3=;
麥積山牌匾下面的橫額很礙眼,為甚麼不把它變成左右牌匾。雖然十五個字難以整齊分掉。
那條宣傳橫幅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