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很囧地聽到身邊有人放在電腦裡的資料消失了 囧|||
現在電腦相當普及,利用電腦儲存影像、圖片、音樂,以及文字、創作等等已是家常便飯。大家都覺得很方便,電腦什麼都塞得進去耶!像我這種資訊相關的人,連什麼保險證、機票購票證明都會用掃描器或Print Screen留在電腦裡作紀錄喔 囧|||
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掉一件事情,那就是電腦也有故障的時候。
當你不是對電腦熟悉的人,電腦故障的機會只怕會更高(我姐電腦就常死當,明明組完之後一切都正常的……),能夠重開、有方法把硬碟內的資料取出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怕就怕在硬碟損毀、中了影響資料的病毒,那時大概就求救無門了 Orz|||||||
備份的概念大家都懂,簡單說就是把東西複製一份,若是原來資料損毀,還有第二個一模一樣的資料可供回復。然而,只要複製一份就算備份好了嗎 囧rz?
把檔案從「我的文件夾」底下的「新資料夾(1)」搬到「新資料夾(2)」就算備份了嗎 囧?!
孩子(?),別傻了……
同一顆硬碟底下的備份,只是讓你不小心覆蓋掉原來檔案時,比較方便救回來而已。
硬碟掛掉的時候,滿有可能是整顆都不能讀取的,即便你割成三個槽、五個槽、七個槽,那顆硬碟一死,N個槽也全死光了。至少,也把資料移到第二顆實體的硬碟吧?
也或許,燒錄機已經普遍到算是一台主機的基本配備,那麼利用光碟本身的容量,也能備份相當大量的資料,更別提可以塞進好幾部電影檔的DVD囉。
其他如外接式硬碟、隨身碟、ZIP(這還有人在用嗎 @@?)、MO(會用這的也很少 @@)等儲存媒體,甚至把能印的文件印成紙本,也都是種備份的方式。
而異地備份又是什麼呢?簡單的定義是「把資料備份到不同地方」。但是這裡指的不同地方,不是一顆硬碟、兩顆硬碟的差別,也不是主機和光碟、主機和隨身帶著跑的硬碟的意思,而是在實體上相距超過30公里(應該是這個數字,大學報告讀到的)的兩個位置。
自己想想囉,假設今天導致你資料損毀的原因不是硬碟掛點,而是大樓火災、電算中心陸沉,我看你去哪找你的備份資料……
另外還有一種叫異地備援,是在距離總公司甚遠的地方架設第二個系統,以確保天災/人禍或其他種事故導致原有系統中斷服務時,第二套同樣的系統可以即時啟用,讓企業正常運轉。以中華郵政為例,總公司在台北,備援中心在台中,平時備而不用(最好是不要用到,自己想想台北的總公司不能正常營運會是什麼樣的狀況 = = 戰爭?大停電?海嘯?),就待出狀況的時候緊急啟用。然而異地備援的成本很高,資料同步、系統同步等等,大致是企業上才比較會應用到這種即時的備份方式。
雖然平民老百姓如我們,沒有那個財力去做異地備援,但是簡單的異地備份是很容易做到的。
以文章為例,PO到論壇去吧!(毆)
很多論壇的主機架設在國外,貼文後儲存在資料庫,也就算是種異地備份囉~
所以我開了很多網誌,到處藏著文章和文件……(大毆)
圖檔也常常丟到 http://imageshack.us/ 上面喔 XD
但是話又說回頭,光碟/DVD/國外主機/資料庫/備援中心就是永遠不會損毀的嗎?答案是「是」的話,世界上就太美好啦~
只要是實體的東西,都有使用年限及損壞的風險,機器會壞、光碟/硬碟會不能讀、紙會破損/潮濕發霉爛掉、外國會有戰爭、海外電纜會因地震壞掉(毆),就連人的記憶都是會消失的啦,所以,為了分散風險,備份多做一點吧,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其實現在有很多網路硬碟都可以放東西,空間還滿大,不過都國外的,如CB BDG等
台灣這類東西還不多,家裡自己的ISP也通常會附上空間,這些其實都可以多利用~
再不然把檔案用愛的機器或是BDBZM偽裝成圖檔拿去無名或各個相簿多塞幾個帳號也行= =
(這方法比較費功夫就是了…)
重要的資料還是自己花一些錢準備適當的儲存裝置來備份比較好,用網路上免費的機制,出問題時,就很麻煩,或是自己的資料什麼時候被散佈出去自己都不知道…
通常個人的作法都是用數位相機拍下來,拍的時候很快,不過後續的整理才是花時間的工作
另外..備份的備份也是需要的
不過換個角度想..有時不用管這些是否會過的比較快樂…
一般的情況是如此,但是當出問題的時候,就會變的更痛苦…
所以建立有效率的備份機制,養成良好的資料整理習慣才是上上之策…
然後邊寫邊流汗,其實我也很久沒備份了……..Orz|||||||
還是找機會去光華買DVD燒錄機好了……
嗯嗯,現在D燒很便宜的,不要求太好只要能燒的話一千多塊就有囉~
我之前也是有碰到這樣的情況
資料整個不見
後來還讓我花了4-5000仟塊修理
這個價錢還算是便宜的ㄋ
我還有看到上萬的ㄋ
後來我朋友介紹一個叫資料保全銀行的
還不錯用 ^^
現在它們好像有試用3個月的方案
http://www.estorage-isb.com/
謝謝你的資訊,我記下了。
同樣的廣告資訊請不用再貼,留一份就可,不然我會當做廣告刪掉喔 = =|||
第已經是第三篇了……